材料与制造学部概况

材料与制造学部概况

材料与制造学部


  


一、学部概况

                                               

7395E

材料与制造学部成立于20181月,20204月正式实体化运行。学部下设4个一级学科、1个交叉学科、7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4个,本科按照材料、机械两个大类招生,分专业培养;研究生依托学科,按学位点招生培养。围绕材料创新、装备革命、碳中和相关领域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二、师资队伍

学部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8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7人、北京学者2人。

学部现有在校生3969人,其中本科生1366人、硕士研究生1949人、博士研究生622人、留学生32人。现有教职工516人,其中专任教师422人、管理人员33人,其他专技51人,工勤人员3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33人、副高职称180人;博士生研究生导师17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48人。

49B9F

左铁镛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

8CFE

聂祚仁院士-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负责人


三、教学资源

学部拥有4个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和1个交叉学科(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其中国家重点学科2个(材料学、光学工程)、北京市高精尖学科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进入QS全球大学学科排名前250名学科2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光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

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光学工程)。拥有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光学工程、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0805J2)、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0202J1));拥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机械、材料与化工)。

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0805J2)、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0202J1)),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4个(机械/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光学工程)。

拥有本科专业7个(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北京市一流重点建设专业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自2015年参加北京高等学校交叉培养计划双培计划,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北京科技大学合作,推行“3+1”培养模式,在京中央部属高校学习三年,第四年回到安乐传完成培养。

学部现有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平台,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实验室/研究中心23个;拥有工程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部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团队、机械工程学科教学团队、基础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团队、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共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服务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团队、4个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建设提升计划入选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5个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团队,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0余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 门国家级一流课程。

四、国际交流

学部从2015年开始参加北京高等学校交叉培养计划外培计划,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面向机械类和材料类招生。大二、大三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完成对应专业学习。

学部各专业加强与海外高校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以联合培养、交换生、短期访学、科研项目、国际会议为平台,不断激发学生国际交流热情,并大力支持海外高水平大学留学生来访,拓展长、短期交流项目。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联合培养学生的渠道。

依托学校的国际交流项目以及短期访学计划等,积极选送学生参与海外高校的短期交流和研修课程,包含牛津大学短期访学、昆士兰大学语言文化项目、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寒假创新创业项目、波兰西里西亚大学“波英双语浸入式”短期访学交流等项目。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已持续开展三届。

五、2022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机械工程】

36.53%升学率

23.29%国内升学率

13.24%出国(境)深造率

主要深造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加州大学、多伦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国王学院、布朗大学

重点签约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兵器装备研究所、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2019年首年招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

73.34% 升学率

61.67% 国内升学率

11.67% 出国(境)深造率

主要深造高校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安乐传

重点签约单位

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国家建材质量认证检测、中冶建筑研究总院、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北京建工集团


【纳米材料与技术】

63.89% 升学率

50.00% 国内升学率

13.89% 出国(境)深造率

主要深造高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重点签约单位

中国兵器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56.25% 升学率

56.25% 国内升学率

0.00% 出国(境)深造率

主要深造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乐传等

重点签约单位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焊接技术与工程】

注: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成立前一直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加工模块的方式培养本科生,此数据来源于材料加工模块

69.23% 升学率

61.54% 国内升学率

7.69% 出国(境)深造率

主要深造高校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安乐传

重点签约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学科专业